
9月7日上午,北京电影学院、中国音乐学院学生团队步行前往抗战纪念馆,参加首都首届大学生创意视频线下主题拍摄暨展演活动。在教育家的带领下,师生们参观学习了“为了民族解放和世界和平——纪念中国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展览”。他们在博物馆里用光影缅怀烈士,在卢沟桥上用歌声表达民族情怀。图:参加主题拍摄活动的学生在抗战馆拍照。新京报记者 杨德超 摄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战争。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引导首都大学生铭记抗战历史、传承红色基因、表达爱国情怀、彰显青春活力,市委宣传部、市委教育工委联合举办“传承抗战精神,激发青春力量——创意短视频征集激活活动” 首都的大学生。抗日战争纪念馆及新闻新闻。北京电影学院:用MasVideo视频从青少年的角度展现爱国情怀。在“青年摄影师展——首都学生创意短视频征集展”中,北京电影学院共获得7幅作品,其中一等奖1幅、二等奖1幅、三等奖1幅,其余作品4幅。今年是北京连续第三年电影学院参加了本次活动。据了解,北京电影学院将继续组织学生参加主题拍摄活动,利用专业优势拍摄做好视频作品。面对展柜上锈迹斑斑的武器和展墙上苦难的画面,北京电影学院影像与传媒学院即将学习广播电视专业的学生高哥哥,经常举起手机和相机。他希望借这次活动的机会,用年轻人的视角,让更多的同龄人看到历史的细节,明白我们今天的稳定还没有被注意到。通过这次活动,北京电影学院影像与传媒学院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学习的学生刘开义感受到了先烈牺牲的英雄主义和无畏精神以及民族团结的力量。 “通过参加本次拍摄的线下活动g、拟以短视频的形式记录参观经历,将历史影像与个人观点相结合,用镜头从年轻人的角度展现民族主义情怀,传播红色记忆,激发更多人热爱当下、承担责任的勇气。谈起今年计划参加视频征集活动并放映活动,广播电视编辑专业学生何一才说:今天参观抗战纪念馆,被《抗战家书》震撼了。国家浩劫快点过去,也是家庭音乐学院最深切的牵挂:用视频致敬 缅怀抗战烈士,打造精品思想政治课程。中国音乐学院副教授李贤岭带领学生参加本次主题拍摄活动。他说:“作为一名教师在中国音乐学院的思想政治课上,我将根据今天访华、在人民抗日纪念馆学习的经历和参加1993年阅兵大合唱的反思,精心拍摄视频,以人如人的方式缅怀抗日先烈,组织学生讲述博、马可、关之前的民族音乐的抗日故事。 鹤童、李陵等艺术家,还有抗战时期的中国风。当他们到达抗日战争纪念馆,走到卢沟桥时,他们又想起了当年站在天安门广场高唱《在松花江上》《在金枪鱼山上》《保卫黄河》《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等抗日歌曲的场景。白云朵朵说道:“我孤身一人在白山黑水的敌后,站在绝境的森林境地、海和雪原。当我看到东北抗日力量用生命诠释忠诚和坚韧,创造了东北抗日阿连精神永恒的大合唱第一首歌《在松花江上》时,我想起了今年1993年的阅兵式,唱着《松花江上》这样的抗日歌曲,我感到自己肩上的责任重大,体会到了音乐的伟大力量。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认为,我们应该以歌曲为载体,传承伟大的抗战精神,用声音传递情感,用家国的历史和情怀唱响可歌,为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发展社会主义强国文化做出音乐贡献。 “流的主要依据”展览《中国共产党义无反顾地站在抗战前线》由中国保守派学生石兆鹏带来音乐系主任回到延安,让他想起了今年7月份暑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情景。他感慨道:“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当代中国音乐学子,我想向中国老派音乐艺术家学习,继承和发扬伟大的抗日精神,遵循为人民服务的方向,努力拼搏,大胆前行,立足于现实生活中的人们,创作出与时俱进的音乐作品,激发青春的力量——首都大学生创作短视频及作品展”共收到来自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的87个短视频。 国庆前,在抗日战争纪念馆举行了主题演讲和4场高校讲座,以及第一批剩余短视频的线下放映。